admin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感悟,屈原郭沫若读后感

admin 人格魅力感悟 2024-04-14 73浏览 0

为什么屈原这部历史剧对当时的中国人民影响如此大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屈原等形象崇高的使命感、光荣的事业,命运的价值往往都在悲壮的失败中得到升华。这种悲剧美的气氛是郭沫若史剧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标志着中国现代悲剧艺术走向新的境地。

发行方当时表示,该片中国上映日期为7月7日,且一定会第一时间在南京放映。 而江苏盛世亚细亚院线的谢经理向记者表示,目前同时上映的电影有12部之多,其中不乏《加勒比海盗3》、《老港正传》、《夜。

纪念屈原为了纪念他的民族气节,纪念屈原,其实并不是屈原投江自杀,而是他那种精神——“爱国。”一个人因为忧愤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不惜以死抗争,甚至“虽九死其犹未悔”。

郭沫若的(屈原)这部作品的创作主旨是什么?

郭沫若的《屈原》主要内容如下。先进幕,屈原教育孩子宋玉,要像橘树一样独立不倚,在大波大澜的时代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

《屈原》作为激发爱国热情的艺术作品,时值抗战相持之时,人民的愤懑之情更容易通过话剧的形式抒发出来,屈原在《雷电颂》中发出的“爆炸了吧,爆炸了吧……”的怒吼声,一度响彻重庆的上空。

《屈原》是郭沫若于1942年在重庆写的一部历史剧,它借古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揭露了国民党通知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人民压抑已久的渴望自由与反抗愿望。《雷电颂》是第五幕第二场屈原的一段独白。

郭沫若认为“发掘历史的精神”是史学家的重要任务之一。他走上研究史学的道路的重要动机,便是用史学为今天服务。第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

郭沫若(1892-1978),中国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是《屈原》。

《屈原》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部历史剧,讲述了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故事。这部历史剧通过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思想性格的塑造,表达了郭沫若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入探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浏览有关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感悟 的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