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新时期文学反思,反思文学是新时期的文学思潮嘛

admin 感悟评价 2024-06-26 39浏览 0

新时期文学观念的嬗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四章 1977-1985年的中国文学 第一节 1977-1985年文学思潮概述 了解五四精神的复兴;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在表现内容上的变化;从乡土小说、市井风俗小说到文化寻根在表现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变化;当代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重点:新时期十年文学思潮的嬗变。

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1)神话:与西方神话相比,中国神话没有系统,散乱地保存在《山海经》等书中。(2)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05篇,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开创诗歌创作的艺术传统。

三分法:1949~1976年1976~1989年 1989年至今天 多分法:1949~1966年:十七年文学1966~1976年:文革十年文学1976~1989年:新时期文学1989至今天:90年代文学 简答50、60年代小说主要内容及艺术得失50、60年代的小说,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

结合小说创作谈你对新时期文学的认识

新时期小说,尤其是新时期初的小说,同样表现出很强的入世精神。这一点在作家们的创作思想方面表现得很明确。

是一个时代赋予作家的创作背景和思路。新时期文学是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指1976年以后的我国文学家创作活动,是指人们对“文革”后正在展开的文学的命名。在介绍新时期文学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个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一些概况。

中篇小说在新时期文学中得风气之先,紧握时代脉搏,在审美的原野开疆辟土,发展成一种无法忽略的文学史现象。新时期中篇小说的异军突起, 与蓬勃生长的大型文学期刊密切相关。注入了时代内涵的新文体与应时而生的新媒介相互借力,结伴而行,催生出新的文学风尚。

对人生真谛的求索,使知青小说成为新时期小说中最凝重、最奇特的组成部分。代表:张承志《绿夜》(象征着发现“美丽瞬间”)、《黑骏马》(象征着“永远的缺憾”)《北方的河》(象征着人生的理想境界)、《黄泥小屋》(象征着“人的念想”)、《金牧场》(象征着“人类的理想”)、《心灵史》等。

长篇创作从复苏到勃兴 由于没有神话谱系,也没有史诗传统,而中短篇小说这类体量较小的叙事文体又无力承载如此广阔、沉重和复杂的经验,汉民族的“史诗情结”就投射在了长篇小说上面。 新时期以来,汉语叙事文学经历了“小-中-大”这样一个发展轨迹。

反思文学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特征

更加阔大、思考更加深入,反思文学从而应运而生。反思 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较之于伤痕文学,反思文 学不再满足于展示过去的苦难与创伤,而是力图追寻造 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不再限于表现“文革”十年的历 史现实,而是把目光投向1957年以来甚至是更早的历史 阶段。

反思文学是当代中国的一种文学流派,具有以下特点: 历史纵深感和较大思想容量:反思文学关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灾难,以及个人在其中的命运和遭遇。作品往往从文革上溯到四清、大跃进、反右等历史时期,展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较大思想容量。

艺术特征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形式多样,包括诗歌、戏剧、小说等,内容涵盖了历史、哲学、宗教等多个领域。这些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充满了创新和探索精神。注重人性和情感表达。人文主义文学强调人性和情感的真实表达,这种情感通常源于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环境。

新时期文学与工农兵文学的差异

中国自由文学在民间又称贫民窟文学,其概念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中国自由作家为代表,数十年扎根中国社会底层及贫民窟,极大的同情与关注社会底层贫民的生存状态,所创作的小说均表现中国社会边缘知识分子与社会底层贫民以及下层妓女的悲怆爱情故事,为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

五四”革命文学、左翼革命文学、工农兵文艺思潮的兴起与演变。其中,鲁迅、茅盾等人的作品成为重要标志,而“文化大革命”后的新时期文学则回归人文思潮,探索新的人文主义和向西方学习的文学思潮。后记中,对每一段时期的文学特点和变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展现了中国文学的丰富多样和不断变迁的历史脉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许多作家在毛泽东文艺思想指引下,在塑造工农兵形象和反映伟大的革命斗争方面获得了新成就,在文学的民族化、群众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新中国文学以改革开放为界,大体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深受毛泽东及其文艺思想的影响,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还强调文艺“可以也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许多人一直在关注“当代文学”的危机。“当代文学”的危机来源于当代文化政治面临的严重问题。张颐武、陈晓明等许多人不断谈到“现代文学”对于“当代文学”学科的霸权和压抑。但是,他们对于历史的理解却是有问题的。

新时期以来,中篇小说在发展历程中实现了显著突破,题材广泛且深度挖掘现实生活。作品不再局限于十七年时期的工农兵形象,而是塑造出多元且立体的人物,如李铜钟、陆文婷、吴仲义等,他们的形象鲜活且典型,展示了历史意识和批判精神。

新时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是什么回事?

伤痕文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发展和深化。较之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不再满足于展示过去的苦难与创伤,而是力图追寻造成这一苦难的历史动因;不再限于表现“文革”十年的历史现实,而是把目光投向1957年以来甚至是更早的历史阶段。

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说法是,伤痕文学是反思文学的源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注:何西来《历史行程的回顾与反思》,《当代文艺思潮》(兰州)1982年第2期。)反思小说在“问题”的提出方式上,有明显的变化。

年代小说流派经历了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和寻根文学的演变。80年代初,伤痕文学率先登场。这一流派的作品主要揭露了文革给人们带来的心灵创伤,例如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等作品,通过描述普通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悲剧遭遇,展示了极左政治给民众生活造成的巨大伤害。

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文学创作,文学界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等概念来指称。这样描述,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创作的实际状况。另一方面这种描述又同时参与了对文学走向与秩序的制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浏览有关 新时期文学反思 的文章
发表评论